第23章 :陈小苗的第一桶金

陆远意识到一个问题。

陈小苗舍不得花钱,除去过往养成的节俭习惯,更重要的一点是她身上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钱。

无论陆远给她两千还是两万,在陈小苗心里那始终是“陆远的钱”。

她会感觉自己是趴在陆远身上吸血吃肉,带来的愧疚和负担压得她连杯奶茶都喝不安生。

可怎么才能让陈小苗自己挣钱呢?

身份证始终像一道无形的天堑,横亘在陈小苗和现代社会之间。

总不能让她重操旧业,去天桥底下摆摊算命,或者开直播赛博算命?

陆远稍一思考,立马打消念头。

陈小苗太漂亮,很可能一炮而红,流量蜂拥而至,有人捧她是“新晋玄学女神”,就有人骂她“拿宗教擦边博眼球”、“封建迷信死灰复燃”。

闹大了,官方下场是迟早的事。

而且一旦有人发现她算得准,那找上门的,就不仅仅是看热闹的网友。

各路心怀叵测的牛鬼蛇神,求财的、问命的、甚至图谋不轨的……

正当陆远一筹莫展时,干完家务活的陈小苗抱着本字典和一沓白纸,安安静静地坐到餐桌前,一笔一划地练习起简体字。

陆远凑过去一瞧,啧啧惊奇。

难怪陈小苗笑自己的字像鸡爪爬。

只见她笔画舒展,结构匀称,横平竖直间透着沉稳的力量感,转折处又带着点圆融的韧劲。

哪怕陆远是个彻头彻尾的书法门外汉,也能直观地感受到——这字,写得真TM漂亮!

而且陈小苗过去写的是毛笔字,适应硬笔不过几天,还是不熟悉的简体。

陆远好奇问:“你打小就练这个?”

“嗯。”

陈小苗点点头,边写边道:“俺师傅没当道士前,是江浙那边的举人老爷,那时候他年纪才十五岁。

尤其写的一手好字,听说在江浙那一片,都是顶顶有名气的。”

她说得起兴,一时收不住话,继续往下念叨。

“后来师傅看破了红尘,才舍了功名,上山修行。

他老人家从小就抓着俺们师兄师姐几个练字,说‘见字如见人’,字要是写得歪歪扭扭、软趴趴的,那这人气性也浮躁,立不住,难成大事……”

说到这,陈小苗戛然而止。

她飞快瞥一眼陆远,对上陆远似笑非笑的眼神,小脸窜红,连忙摆手解释:“俺……俺可不是说恁……恁……恁……”

陈小苗憋了半天,实在想不出合适的场面话,只好破罐子破摔。

“师傅他老人家说的也不一定都对,恁别往心里去。”

陆远咧嘴笑笑,没有多话。

自古书家多道士,倒也不算稀奇,他更不至于因为一句话跟这憨丫头置气。

陆远转而问:“小苗,你想不想靠写字赚钱?”

陈小苗诧异道:“这年头还能靠卖字画吃饭?”

“一般是不太能,但可以碰碰运气。”

陆远打开手机,点开某招聘APP,在搜索框里输入“书法”二字。

页面刷新,跳出来的大部分是“XX书法培训机构招聘书法老师”、“硬笔书法辅导老师”之类的职位。

陆远一路往下刷新,终于找到目标。

【招聘】书法助理

公司:漱玉斋

要求:精通传统书法,笔力深厚,能静心,有耐心。

工作内容:协助书画整理、装裱,参与部分创作辅助工作。

薪资:面议(可日结)

陆远当机立断:“走,跟我出门一趟!”

“啊?现在?”

“对!”

“俺等会儿还得拾掇晚上的菜哩,要不等等?”

“不等。”

“为啥?”

“俺气性浮躁哩!”

“……”

陈小苗小脸一垮,自知理亏,默默起身去换鞋。

半小时后,二人驱车抵达漱玉斋。

门面不大,但装修还挺像模像样的,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类古玩工艺品,其中大半是书法绘画。

最显眼的位置挂有几个老头照片,下方写有某某书法家协会理事,某某大赛金奖得主等虚虚实实的名头。

前台小姐缓步上前,笑容温婉:“二位好,想看点什么?”

陆远摆摆手,直接道:“你好,刚电话联系过,来应聘书法助理的。”

前台恍然:“哦,是陆先生和陈小姐吧?这边请。”

她引着两人穿过一道月洞门,来到后头一间工作室。

宽大的书案上铺着毛毡,笔墨纸砚一应俱全,旁边还堆着些写废的宣纸。

一个穿着中式盘扣褂、约莫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,躺在一张红木摇椅上闭目养神,听到动静才懒洋洋地睁开眼。

“来应聘的?”

“对。”

“知道书法助理要干什么吗?”

“写几幅字应付杂客,偶尔参与仿笔代写。”

陆远过去和江城大学学生书法协会会长一个寝室,听他念叨过。

类似的字画店其实就是中介,负责连接顾客和“大师”两端。

而所谓的“书法助理”,其中大多由大师亲传徒弟担任,用来应付无关紧要的客人。

像这种直接在网上发招聘信息的,多半是老板和门口挂的“大师”闹掰了。

中年人这才缓缓坐直身体,上下打量一眼陆远:“你写过几年字?”

陆远指指陈小苗:“不是我,是她。”

中年人脸色阴沉:“小兄弟,别跟我这儿捣乱,你妹妹在书法培训班上了几节课啊,知道毛笔怎么拿吗?”

“左右不过是浪费你点笔墨纸张,试试呗?”

“行吧,闲着也是闲着。”

中年人起身来到书案前,铺开一张四尺生宣,指了指笔墨:“来,写几个字看看。”

陈小苗走到案前,仰头迷茫地看向中年人:“先生,恁想俺写点啥?”

“你擅长写什么?”中年人反问。

“俺师承是吴门书派的路子,擅行书,楷书和草书也练过些。”陈小苗老老实实地回答。

“吴门书派?”

中年人嘴角肌肉抽动,差点没笑出声。

你操着一口豫州话,说自己师承江南吴门书派?

门口卖烤红薯的还说自己是御厨传人呢!

他强忍笑意道:“那行,就写主席的《沁园春·雪》,尽量大气点。”

“沁园春……雪?”

1942年穿越过来的陈小苗茫然地眨眨眼。

陆远心里咯噔一下,立刻上前一步:“写个你拿手的,就那李太白的《蜀道难》。”

“哦……中嘞!”

陈小苗乖乖点头,不再多问。

她挽起袖子,露出两截白皙纤细的手腕,拿起墨条在砚台里不疾不徐地研磨起来。

动作娴熟,姿态沉静,自有一股旁人勿扰的气场。

笔锋触及宣纸的瞬间,中年人脸色骤然大变。

只见陈小苗手腕悬空,运笔如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毫无滞涩。

虽是行书,却法度严谨,点画精到,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清雅俊逸之气,正是典型的吴门书派风貌!

最后一个“嗟”字收笔,陈小苗轻轻搁笔,退后一步。

中年人早已不知不觉凑到了案前,倒吸一口凉气。

“嘶——!”

他五岁练字,十六岁入行,在书法市场混了二十多年,眼力自然是有的。

陈小苗的字不说惊为天人,但百分之百不是市面书法培训班流水线出来的。

笔法纯熟老练,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,气韵贯通,没有半点“匠气”“俗气”,绝非短期突击能成。

尤其是那份从容不迫、浑然天成的气度,没有从小在名师手把手教导下,经年累月的苦练和熏陶,根本不可能有!

更让中年人诧异的是——这风格,还真他娘的是正宗的吴门书派路数!

那种清劲秀逸、疏朗雅致的韵味,一般人可模仿不来!

“小姑娘,敢问师从何人?”

中年人换上一副小心翼翼的态度,脑里飞快地把国内几位以吴门书风著称的泰斗级人物过上一遍。

陆远一看这架势,果断上前挡在二人中间,脸上是“你懂的”的神秘微笑。

“老板,这个可不方便细说,最近家里断了她的经济来源,她才想办法搞点收入,要是让她师傅知道她在外头给人代笔……”

话说一半,陆远摇摇头,一副“后果很严重”的表情。

“所以咱们不签合同,不留身份,你看如何?”

“那行!”

中年人从一旁书架上抽出几幅卷轴展开,上面盖着门口那几位“大师”的印章。

“小姑娘自己写的三十,要能仿写这几位的字我给六十,不过质量过不过关,我说了算。”

三十?!

陈小苗眸子瞬间瞪得溜圆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亲娘诶,自己写几个字就能换十斤白面!

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