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章 别列佐夫斯基羞恼难当

莫斯科西郊。

别列佐夫斯基待在自己的别墅,他看着窗外皑皑大雪,心中莫名的沉重。

冬天是汽车销售的寒冬期,他的工作停摆。

但是面临的威胁却是没有丝毫的减弱。

上个月月底,那些帮派份子在他的车里放的炸药,炸掉的不仅是他的爱车,更是他心中的安全地带。

死亡的阴影如同窗外厚重的积雪,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。

从那一天起,他就如同惊弓之鸟,再也不敢踏出这栋堡垒般的别墅一步。

汽车销售?生意?

在生命威胁面前,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
“叔叔,”一个年轻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沉寂。

是他的侄子兼助手,罗曼。

他端着精心准备的午餐走了进来,放在一旁的小圆桌上。

“您的午餐准备好了。另外……您那位学生伊万,又发来了邀请。他的老板还是想和您见一面。”

别列佐夫斯基没有回头,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厌烦:“不见,不见。”

“我教过的学生多了去了,这个时候找上门来,能有什么好事?无非是想从我这里分一杯羹,或者寻求所谓的‘合作’。”

罗曼走近几步,低声道:“叔叔,伊万说他的老板,或许能帮您解决‘战斧’的麻烦。”

“而且我查过了,这个秦远不是一般人。他收购了奥恰科夫饮料厂,登上了《消息报》头版!”

“还有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那些嚣张的高加索人、车臣人,就是被他的人给彻底清理掉的!”

“听说那些人要么被赶回了老家,再也不敢踏足莫斯科,要么就被扔进了监狱,等着发配西伯利亚种土豆去了。”

“西伯利亚……”

别列佐夫斯基的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。

这个词,对于他这个犹太人后裔来说,带着深入骨髓的寒意和恐惧。

那是一片吞噬生命的冻土,是无数噩梦的源头。

但他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转过身,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刻薄的清醒:“替我解决‘战斧’?呵,罗曼,你太天真了。”

“如果仅仅只是一个‘战斧’,我何至于此?”

他走到桌边坐下,拿起刀叉,却没有动食物。

“罗曼,你的父亲让你跟着我做事,那今天我就交给你第一个道理。”

别列佐夫斯基的声音低沉而严肃,“在这个国家,看事情绝不能只看表面。没有特权这张护身符,任何成就都是无根之萍,随时可能被碾碎。”

“我们手里没有特权,就要找拥有特权的人去解决问题。”

“那个中国人,和我们一样,都是依托在特权人物之下的可怜虫罢了。”

“与他合作,不如找到能够给我们提供庇护的特权人物。”

“那……叔叔,我们应该找谁?”罗曼虚心求教。

别列佐夫斯基放下刀叉,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抛出一个问题:“你觉得,我们大量进口、销售德国二手车,最刺痛谁的利益?”

“这”罗曼想了想,迟疑道:“是国营汽车销售点?”

“哪有什么国营汽车销售点,他们算什么.”别列佐夫斯基低矮的个头,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和冷厉:“真正被我们刺痛神经的,是苏联汽车工业的庞然大物,是伏尔加汽车厂(GAZ),是CTK,是站在他们背后的那个庞大的‘劳动集体联盟’!”

“等等,叔叔,和伏尔加厂有关系我能理解。”罗曼有些懵逼:“但是CTK这家工厂不是造坦克的吗?还有那个‘劳动集体联盟’,不是一个工人组织吗?”

CTK全名基洛夫厂职工委员会,这家工厂是苏联的一个重要军工企业,专门负责生产坦克和装甲车辆。

与伏尔加汽车厂一起,是整个苏联最具代表性的重工企业。

他们两家发起倡议,建立的劳动集体联盟。

参与者有来自各大加盟国500多家工业、运输、贸易和服务企业的劳工。

CTK的创始人主张发展劳动集体的自我管理,以制衡“在册权贵行政机关”的支配。

目的是在苏联经济改革,以及企业私有化过程中,能够保障工人的权益。

是工人阶级在转型时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,体现了工人对民主参与和公平分配的追求。

但令人讽刺的是,这个机构非但没有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。

反而成为了工厂企业私有化的帮凶。

工人们盲目的认为私有化是对于官僚的抗衡。

但最终却被利用,失去了所有。

让这个劳动集体联盟中的高层,以及别列佐夫斯基这种大资本,成为了最后的赢家。

成为了工厂的所有者。

别列佐夫斯基,作为此时的苏联最为聪明的几个人之一。

他深刻认识到,这个劳动集体联盟的强大。

而他的二手车事业,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德国车,卖给了因为经济改革而受益的新兴崛起权贵,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。

但是对于伏尔加长,对于整个劳动集体联盟上的利益者而言。

这就是在跟他们抢饭碗,是抢他们的工作。

这些复杂的利益,他并没有跟自己的这位侄子详细解释,而是问道:

“罗曼,我让你约的伏尔加厂厂长的事情怎么样了,对方怎么说?”

别列佐夫斯基此时清醒的认识到。

自己不可能再独善其身的做倒卖二手车生意了。

要么彻底退出这个市场,要么就是和整个利益联盟绑定在一起。

将伏尔加厂将CTK的某些人给彻底喂饱才行。

“叔叔.”听到别列佐夫斯基的询问,罗曼的脸色变得有些尴尬和迟疑:“卡丹尼科夫厂长那边回复说……明天没有时间,需要延后。”

“明天没有时间?”别列佐夫斯基放下了手中的叉子,他转过头:“我记得明天是周日吧,为什么会没有时间?”

“卡丹尼科夫厂长说,明天要见一位很重要的客人。”

“是谁?!”别列佐夫斯基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一丝难以置信。

在莫斯科商界,尤其是在汽车领域,还有谁比他别列佐夫斯基更值得卡丹尼科夫在周日优先接见?

“是……是秦远。”

罗曼小心翼翼地吐出这个名字,“就是那个收购了奥恰科夫饮料厂,让那家厂子起死回生的中国人。”

“等等.”别列佐夫斯基抬起手,打断了罗曼的话。

“又是中国人。”

他抬头看向罗曼,惊疑不定道:“这个叫秦远的中国人,不会就是我那个学生的老板吧?”

罗曼咽了口唾沫:“叔叔,他们就是同一个人。”

“怎么会?”别列佐夫斯基难以理解:“一个中国人,怎么可能比我还重要?”

“卡丹尼科夫宁愿先见他,然后才见我?”

明明此前,是卡丹尼科夫处处与他为难,逼着他低头。

现在他好不容易决定放下身段主动求见,对方竟然……

竟然把他排在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后面?!

这让他有些羞恼。

“叔叔,”罗曼看着别列佐夫斯基铁青的脸色,犹豫了一下,还是补充道,“我打听到……卡丹尼科夫厂长愿意接见这个秦远,是因为莫斯科国立银行的行长亲自牵的线。”

“而且这个中国人秦远,刚刚从莫斯科国立银行拿到了五亿卢布的贷款!”

嘶!

“五亿卢布?”

别列佐夫斯基双眼瞬间瞪大,倒吸一口冷气。

五亿卢布!

在这个卢布日益贬值的动荡时期,这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!

一个中国人,一个收购了饮料厂的商人,凭什么能从苏联的国家银行拿到如此巨额的贷款?!

卡丹尼科夫的态度转变……行长亲自牵线……五亿卢布贷款……

这些信息如同惊雷,不断在他脑海中炸响。

他之前对秦远的轻视和判断,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。

这个秦远……绝不仅仅是一个依附于特权的“可怜虫”。

他本身,或许就是特权的一部分!

或者……他掌握着连特权阶层都不得不重视的力量和资源!

巨大的羞恼感如同潮水般退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和……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。

他第一次,真正正视起这个来自东方的对手。

我的真实模拟游戏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